日本人工光合作用技术突破助力碳中和

东京大学能源创新研究中心在2025年2月公布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技术突破。该系统通过仿生学设计,使用新型分子催化剂和半导体材料,实现了15%的太阳能转化效率,是自然光合作用效率的5倍。在100平方米的中试装置中,每天可转化1吨二氧化碳,产出300升甲醇燃料。

项目首席科学家田中教授解释道:"我们的系统模仿植物叶绿体结构,但采用更高效的人工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燃料。"日本经济产业省已将该技术列入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计划投资300亿日元,在2030年前建成首个商业化示范工厂。专家预测,这项技术若大规模应用,可帮助全球每年减少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相关文章

全国多地开展 “城市书房” 建设,打造文化新地标

全国多地开展 “城市书房” 建设,打造文化新地标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国多地积极开展 “城市书房” 建设,打造集阅读、休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在青岛,“城市书房” 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繁华的商业街,还是宁静的社区,都能...

欧盟立法要求所有新建筑必须配备太阳能屋顶

欧盟立法要求所有新建筑必须配备太阳能屋顶

2025年1月1日起,欧盟新修订的《建筑能源性能指令》正式生效。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规定,所有新建住宅和商业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现有公共建筑也需在2029年前完成改造。根据新规,建筑屋顶面...

国际科研团队发现新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认知

国际科研团队发现新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认知

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和东南亚岛屿的探索中,发现了多个新物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深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蛙类物种。这种蛙体型小巧...

“深海一号” 二期全面投产 建成国内最大海上气田

“深海一号” 二期全面投产 建成国内最大海上气田

6 月 25 日,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 “深海一号” 二期项目实现全面投产。随着最后一口生产井平稳运行,这座跨越 170 公里海域的超大型油气生产集群,最高日产能达 1500 万立方米,年产气量突破...

江西回应博物馆闲置问题

江西回应博物馆闲置问题

近期,江西针对部分博物馆闲置问题作出回应。相关部门表示,将全面梳理博物馆资源,通过优化展览布局、丰富展览内容、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与利用率。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场所,承载着...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 “同济” 号交付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 “同济” 号交付

7 月 13 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2000 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 “同济” 号在上海正式交付。作为同济大学打造的 “海上校区”,该船集成海洋地质、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科考功能,配备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