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 “智慧文旅” 示范区落地苏州 科技赋能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6 月 9 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苏州成为全国首个 “智慧文旅” 示范区,标志着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该示范区由苏州市文旅局联合腾讯科技、华为技术等企业共同建设,计划三年内投入 5 亿元打造 “一核三平台” 智慧文旅生态体系,涵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沉浸式旅游体验、文旅大数据监管等核心场景。

在姑苏区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首批 50 处古建筑已完成三维激光扫描,游客通过手机 APP 即可 “触摸” 到清代砖雕的纹理细节。拙政园推出的 AR 导览系统,将沈复《浮生六记》中的园林雅集场景 “复活”,游客扫码即可看到虚拟人物在真实园林中对弈品茶。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示范区首期上线的 “苏周到” 文旅模块,已整合全市 468 个文旅场所数据,实现预约、导览、消费 “一码通”,试运行期间游客满意度提升 23%。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博物馆西馆打造的 “数字吴门画派” 展厅,运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能根据观众停留时间自动推送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当观众驻足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前,展厅穹顶会实时投影出明代惠山泉水的流动轨迹,配合茶香模拟器释放炒青绿茶的清香,形成 “视听嗅” 多维度体验。这种 “科技 + 文化” 的融合模式,让 600 年历史的吴门画派以年轻化方式触达 Z 世代群体,展览开幕首周接待 18-35 岁观众占比达 47%。

苏州市文旅局局长表示,智慧文旅示范区将重点破解三大行业痛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非遗手工艺品溯源,防止 “伪苏作” 流入市场;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园林古树生长状态,预警病虫害风险;构建文旅消费大数据平台,为老字号商户提供精准客群画像。目前,首批 20 家试点景区已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相比去年同期节电 15%,节水型器具覆盖率达 100%。

随着暑期临近,示范区推出的 “24 小时数字园林” 计划引发关注。网师园夜间开放时段,游客佩戴智能眼镜可看到虚拟的 “月到风来亭” 中秋夜宴场景,与全息投影的古代文人 “对诗” 互动。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沉浸式体验,预计将带动苏州夜间文旅消费增长 30%,为传统景区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 “苏州方案”。

 


相关文章

城市夜经济新形态:24 小时共享书房受捧

城市夜经济新形态:24 小时共享书房受捧

随着城市夜生活需求升级,一种全新的夜经济形态 ——24 小时共享书房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这些书房配备舒适阅读区、独立自习室和咖啡吧,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文化休闲空间。在某市中心的共享书房内,记者看...

临沂市住房公积金沂河新区分中心成立,提升便民惠企水平

临沂市住房公积金沂河新区分中心成立,提升便民惠企水平

为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服务布局,提升便民惠企水平,2025 年 7 月,临沂市住房公积金沂河新区分中心正式成立并对外服务。沂河新区分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市住房公积金服务体系迈向全域覆盖、高效便捷的新阶段。...

智利巨型储能电站破解清洁能源瓶颈

智利巨型储能电站破解清洁能源瓶颈

智利在2025年1月投运的阿塔卡马储能电站,以其创新的技术配置和巨大规模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标杆项目。这个位于世界最干旱地区的电站整合了1.2吉瓦光伏发电能力和800兆瓦时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足以满...

城市绿色交通再升级:共享单车智能调度系统上线

城市绿色交通再升级:共享单车智能调度系统上线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绿色出行体验,我市交通部门联合共享单车企业推出智能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骑行需求和车辆分布情况,实时优化车辆投放位置。据测试,系统上线后,热门区域车辆供需失衡问题减...

全球首批 130 吨超重型综采成套搬家装备下线

全球首批 130 吨超重型综采成套搬家装备下线

7 月 4 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传来喜讯,由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批 130 吨超重型综采成套搬家装备正式下线。该套装备的成功问世,一举突破特厚煤层综采设备安全高效搬运的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矿山...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传统古村落变身热门旅游打卡地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传统古村落变身热门旅游打卡地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县杨家堂村凭借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独特的农耕文化,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热门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