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到智能:仿生鱼技术如何守护长江生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项创新成果正悄然改变着长江生态保护的格局。由武汉大学师生研发的智能仿生鱼,已投入到长江大保护项目中,为生态数据采集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 2025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英国牛津大学 James Crabbe 院士参访武汉大学时,便被一组灵动的 “水中精灵” 所吸引。这些智能仿生鱼拥有避障传感器,以每秒 1.2 米的游速在长江中执行生态监测任务,其摆尾动作逼真,与真正的鱼群几乎毫无二致。

这款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水下机器人,采用柔性硅胶材质与仿生流体力学设计,能够精准模拟 12 种淡水鱼类的游动姿态。其头部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阵列,可实时采集水体 pH 值、溶解氧等 18 项生态指标。并且,单次充电续航能达到 48 小时。目前,已在长江中游成功建立 30 个智能监测节点,累计传回的生态数据超过 50TB。

“它们对鱼群行为的模拟令人惊叹,这种非侵入式监测真正实现了科技与生态的和谐共生。”Crabbe 院士在观看实时传回的江豚活动影像后称赞道。同时,他也提出建议:“若能在群体协作算法上取得突破,让仿生鱼自主形成监测网络,将开启水下生态研究的新维度。”

这项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武汉大学交叉学科团队历时五年的艰苦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透露,下一代产品将集成声呐通信与 AI 识别系统,未来还计划拓展至海洋科考、海底管线巡检等更多场景。

此外,上海海洋大学也在智能仿生鱼领域成果颇丰。其研发的智能软体仿生观赏鱼 “金鳞”,以金龙鱼为原型,深度融合人工肌肉驱动、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能高度逼真地模拟真实金龙鱼的游动姿态和行为习性。而智能软体仿生鱼 “文鳐”,核心器部件已全部国产化,具备共融性、超仿生、隐身性三大优势,可搭载多款高精度传感器,胜任 300 米以内水深的水下监测等工作。

智能仿生鱼的出现,为生态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它们在长江以及未来更广阔的水域中,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们更好地守护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环保行动深入人心,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环保行动深入人心,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行动,城市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某城市推行了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让市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街道上的垃圾桶分类清晰,垃圾处理厂...

夜间经济蓬勃兴起,城市夜生活更加精彩

夜间经济蓬勃兴起,城市夜生活更加精彩

夜间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夜间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的商业街在夜晚灯火辉煌,各种商店、餐厅、酒吧、夜市等热闹非凡。人们在...

医疗创新成果频出,患者就医体验改善

医疗创新成果频出,患者就医体验改善

在医疗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的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保障,也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某医院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医疗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多种疾病。这种设备不仅提高...

雄安新区发布数字道路分级标准,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雄安新区发布数字道路分级标准,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为加快智能交通发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雄安新区正式发布数字道路分级标准,这一举措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城市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标准明确了 L4 级自动驾驶的路权划分,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标...

国产动画电影崛起,传统文化引共鸣

国产动画电影崛起,传统文化引共鸣

暑期档电影市场中,国产动画电影表现亮眼。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动画电影《敦煌奇境》上映首周票房突破 2 亿元,观众好评如潮。影片将敦煌壁画中的神话故事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通过绚丽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展现了...

国务院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国务院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6 月 3 日,国务院对外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对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等工作进行部署。《条例》共 8 章 44 条,旨在推进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